教学时讯

教学时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时讯 -> 正文

AI智能化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公共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心预备级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28 浏览次数:

为精准对接艺术、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推动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深度融合,新学期开学前夕,预备级教学团队组织召开大学英语(艺术与体育专业方向)备课会议。本次会议由团队负责人聂志文老师主持,团队教师全部出席并进行热烈讨论。会议围绕教学大纲优化、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资源建设、学生学情分析、师资发展规划及教学质量评估六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明确新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与实施路径。

一、教学大纲研讨:锚定专业需求,细化能力目标

此次备课活动首先聚焦艺术、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修订与完善,强调以“专业适配性”为核心,打破传统英语教学的通用化框架。

艺术专业大纲:明确将“艺术英语应用能力”纳入核心培养目标,新增“艺术作品英语解说”、“国际艺术展会沟通”、“艺术文献英语阅读”等模块,要求学生能熟练用英语介绍绘画、设计、音乐等专业领域的作品背景、创作理念及技法特点;同时细化分级目标,低年级侧重艺术基础词汇积累与简单口语表达,高年级聚焦艺术评论写作与跨文化艺术交流能力培养,确保大纲与艺术专业人才“国际化视野”培养需求高度匹配;体育专业大纲:突出“体育场景英语实用能力”,补充“体育赛事英语解说”“运动训练计划英语撰写”、“国际体育赛事沟通礼仪”等内容,针对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康复等细分方向,差异化设置教学重点,如运动康复方向增加“康复方案英语表述”模块,体育教育方向强化“英语体育教案设计”训练,实现英语教学与体育专业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

通过讨论,全体教师一致同意,在两类专业大纲中均增设“跨文化交际”章节,结合艺术国际交流、体育赛事跨国合作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差异,提升跨文化协作能力;同时明确每学期不少于2课时的“英语精读课以及听力教学”,确保大纲内容可落地、可评估。

二、教学方法创新交流:探索融合路径,激发学习动能

针对艺术、体育专业学生思维活跃、实践导向强的特点,教师们围绕“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吸引力”展开热烈交流,形成多项可落地的教学方案。

艺术专业教学方法:提出“情境化+项目式”融合教学法。例如,在“艺术设计”专业英语课堂中,以“国际设计大赛参赛”为项目主题,引导学生分组完成“设计理念英语提案”“作品英文介绍视频拍摄”等任务,将英语学习融入专业实践;在音乐专业英语教学中,采用“歌词翻译+旋律改编”模式,让学生通过翻译英文歌曲、用英语创作简单歌词,强化语言记忆与表达能力,同时激发艺术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英语海报制作的能力;体育专业教学方法:推行“案例模拟+实地演练”教学模式。选取奥运会、世界杯等国际赛事的经典片段,组织学生进行“赛事英语解说模拟”,通过角色扮演熟悉“战术分析”“运动员介绍”等场景的英语表达;联合体育学院实训场地,开展“英语体育训练课”,要求教师用英语下达训练指令、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在运动实践中自然习得专业英语;此外,引入“翻转课堂”模式,课前布置“体育规则英语阅读”任务,课堂聚焦难点讨论与实践应用,提升教学效率。

最后,教师们一致同意建立“教学方法共享库”,定期收集、整理两类专业中效果显著的教学案例,如艺术专业的“作品解读英语工作坊”、体育专业的“赛事英语辩论会”等,供全体教师参考借鉴,推动教学方法的跨专业迁移与优化。

三、课程资源建设规划:整合多元素材,搭建共享平台

会议明确将“课程资源建设”作为新学期重点工作,计划通过“分类开发+整合共享”,构建覆盖艺术、体育专业英语教学全流程的资源体系。

专业特色资源开发:针对艺术专业,计划收集国际顶尖艺术院校公开课视频(如罗德岛设计学院、中央圣马丁学院)、知名美术馆线上展览英文介绍、艺术大师访谈英文实录等资源,整理成“艺术英语素材包”,按“绘画”“设计”“音乐”“戏剧”等细分方向分类,方便教师按需选用;针对体育专业,重点整合国际体育组织(如国际奥委会、国际足联)官方文件、NBA、英超等赛事英文解说稿、运动康复领域权威期刊论文摘要等,建立“体育英语资源库”,补充“运动医学专业词汇手册”“体育赛事英语常用句型手册”等实用资料;数字化资源平台搭建:决定依托学校教学管理系统,搭建“艺术与体育专业英语资源共享平台”,设置“教材配套资源”“实践案例库”“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区”三大板块。教师可上传教学课件、微课视频、拓展阅读材料,学生可在线查看资源、提交实践作业,实现“教--练”资源的无缝衔接;同时开通“资源反馈通道”,鼓励师生提出资源需求与优化建议,动态更新资源内容;校企协同资源拓展:计划联合本地美术馆、体育场馆、艺术培训机构及体育俱乐部,共建“校外实践资源基地”。例如,与市美术馆合作获取国际展览的英文导览资料,邀请美术馆英文讲解员进课堂开展教学;与职业体育俱乐部合作录制“运动员日常训练英语对话”视频,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应用场景,丰富资源类型。

四、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精准定位痛点,制定分层策略

基于上一学期教学数据及期末调研结果,教师们对艺术、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系统复盘,精准梳理学情特点与现存问题,并制定针对性应对策略。

艺术专业学生学情:整体呈现“基础薄弱但兴趣导向明显”的特点。数据显示,约60%的艺术专业学生高考英语成绩低于学校平均水平,存在词汇量不足、语法基础不扎实的问题;但82%的学生对“与艺术相关的英语内容”表现出较高兴趣,如英文艺术纪录片、设计师访谈等。针对这一情况,会议决定采用“兴趣牵引+基础补强”策略,在课堂中以艺术案例为切入点,同步穿插“碎片化语法讲解”“高频词汇打卡”等基础训练,课后为基础薄弱学生组建“1+1帮扶小组”,由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担任组长,开展针对性辅导;体育专业学生学情:突出“实践意愿强但书面表达弱”的特征。期末测试显示,体育专业学生“口语应用”得分率(72%)显著低于“写作”得分率(48%),多数学生不能在模拟体育场景中进行简单对话,同时撰写“训练计划英文报告”“赛事分析英文总结”等时,存在逻辑混乱、专业术语使用不当等问题。对此,教师们计划加强“书面表达专项训练”,结合体育专业场景设计“写作任务包”,如“撰写运动员康复训练方案”“分析赛事战术英文短文”等,并引入“同伴互评+教师点评”模式,帮助学生提升书面表达能力;同时利用课后时间开展“体育英语写作工作坊”,针对共性问题集中讲解。

针对两类专业学生均存在的“学习主动性不足”问题,会议决定建立“个性化学习档案”,记录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测试成绩,动态跟踪学习进度;同时引入“积分激励机制”,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完成实践任务可积累积分,积分可兑换“专业英语课外辅导”“国际赛事观摩机会”等奖励,激发学习动力。

五、师资队伍发展计划:强化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能力

为保障艺术、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会议明确以“双师型”师资培养为目标,制定新学期师资队伍发展计划,提升教师的“专业英语教学能力”与“跨学科协作能力”。

专题培训与研修:计划邀请高校艺术英语、体育英语教学专家开展2次专题讲座,内容涵盖“专业英语课程设计方法”“跨学科教学案例开发”等;组织教师参加“全国艺术与体育专业英语教学研讨会”,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同时安排教师前往本校艺术学院、体育学院旁听专业课程,了解“视觉传达设计”“运动训练学”等专业的核心内容,提升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确保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的精准衔接;教研团队建设:按“艺术专业组”“体育专业组”组建专项教研团队,每月开展2次主题教研活动,聚焦“教学难点突破”“典型案例分析”等议题;推行“强强联合”制度,通过“听课评课”“联合备课”等方式,帮助团队教师快速成长;鼓励跨专业教研合作,如艺术英语教师与体育英语教师共同开发“跨文化交际”课程模块,整合两类专业的案例资源;实践能力提升:与本地美术馆、体育场馆建立“教师实践基地”,安排教师参与“国际艺术展览导览协助”、“体育赛事英语沟通支持”等实践活动,积累真实教学案例;支持教师参与“专业英语教材编写”“教学资源开发”项目,提升科研与教学转化能力。

六、教学质量评估优化:构建多元体系,保障教学实效

为全面、客观评价艺术、体育专业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会议决定打破“以考试为核心”的传统评估模式,构建“过程性评估+终结性评估+实践能力评估”相结合的多元评估体系。

过程性评估: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占比10%)、课后作业(占比10%)、期中口语考试(占比10%)以及平时成绩(占比10%)纳入评估范围。课堂表现重点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发言质量;课后作业采用“分层布置”模式,根据学生基础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评估时兼顾“完成度”与“进步幅度”;小组实践任务聚焦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如艺术专业的“作品英语解说视频”、体育专业的“赛事英语模拟解说”,由教师根据“语言准确性”、“专业关联性”、“团队协作性”进行打分;终结性评估:优化期末考试内容与形式,减少纯语法、词汇的基础题型占比(降至30%),以增加“英语阅读和翻译能力为主的应用题型”(占比70%)。除此之外,教学团队还运用了与时俱进的新的教学助手AI,让学生自主训练以及强化口语。

本次会议为新学期大学英语(艺术与体育专业方向)教学工作绘制了清晰的实施蓝图。全体授课教师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严格落实各项规划内容,持续推动英语教学与专业深度融合,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体育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撑。